大眾意識到人類活動對氣候變化的負面影響,消費者開始意識到他們購買和使用的產品對環境的影響。此外,政策制定者也施加了巨大壓力,確保組織公開其遵守可持續發展目標,并且其生產的產品對環境、經濟和社會的影響極小或為零。
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簽署承諾,到2050年實現凈碳負排放,這意味著整個組織(包括IT)將優化并負責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行動,甚至是數字化計劃。

采用云技術
雖然企業采用云技術來開發應用程序和產品主要是出于業務和技術方面的考慮,但采用云技術也被視為減少數據中心間接排放足跡的一種手段,數據中心并不總是能夠滿足動態擴展需求,因此管理能源消耗的機會較少。云供應商提供平臺服務,支持基于需求的動態資源擴展和工作負載整合,以減少服務器容量需求。采用云技術有利于滿足組織的溫室氣體協議排放核算需求(運行云工作負載的排放貢獻被歸類為溫室氣體協議范圍3)
云供應商采取了正確的舉措
如今,云供應商已經采取了實現凈零排放的戰略。這些戰略包括支持全球可再生能源項目中的數字計劃、水資源管理、采用可再生能源為數據中心供電(來自電網或私人部署)、在數據中心建設中使用低碳混凝土等等。此外,云供應商正在投資構建運行其服務器的定制硬件,以提高數據中心效率子。
云中的可持續性
實現云安全性的原則一樣,優化云可持續性的責任也有明確的劃分。云供應商負責云的可持續性(重點是構建可持續的數據中心生態系統、基礎設施和平臺服務),而云客戶(解決方案開發商)負責優化其工作負載以實現云的可持續性。
云端可持續工作負載
世界各地的監管機構越來越多地將溫室氣體核算體系納入其環境法規,強制要求各組織跟蹤和披露其排放量。因此,“可持續性”作為云解決方案的非功能性質量屬性要求,正迅速獲得與軟件架構中其他非功能性屬性(性能、可擴展性、可移植性、性能)同等的關注。
確定合適的云:因此,客戶需要了解云供應商如何幫助實現云的可持續性,以及他們目前和未來在實現凈零(或負)目標方面的協調、投資和進展。例如,數據中心分布在電網中可再生能源來源的地區就是一個這樣的指標。對水資源管理的承諾是另一個指標。
優化數字云解決方案:云工作負載的可持續性實踐包括了解所用服務的影響、通過工作負載生命周期衡量影響以及使用架構最佳實踐來最大限度地減少這些影響。云解決方案架構師和開發人員負責做出正確的架構選擇以在云中進行優化。其中包括選擇正確的計算實例類型)、正確的托管云平臺服務、實施數據模式以減少空間消耗、優化算法、設計動態規模、盡可能平衡峰值負載的策略等。
在整理非功能性需求時,必須不斷優化需求(牢記最終解決方案成本和對可持續性的影響),并且要對客戶和最終消費者的需求有意義(例如,放寬非必要需求的可用性指標并實現自動化,而不是浪費資源待命以防故障)。
利用云進行嵌入式應用開發和部署
一個間接的例子是,企業如何利用云來優化開發硬件單元的生產,從而控制浪費和排放,即通過基于云的嵌入式應用虛擬開發環境的概念。雖然開發嵌入式應用需要大量硬件,但最近基于ARM的計算實例(能耗降低約50%)在云端的激增,使企業能夠將嵌入式應用程序開發和部署到模擬實際硬件的ARM實例上。
因此,開發人員可以在云端開發和測試功能以確保功能正確性,而無需在開發生命周期的大部分時間里采購單獨的開發硬件單元。考慮到嵌入式應用數量的不斷增加,云端的虛擬開發和部署環境可以實現分布式開發,并消除對始終可用的機器和硬件的依賴。這最大限度地減少了為開發人員制造和采購硬件板的需要,直到絕對需要為止,從而減少了不必要的生產和潛在的浪費。
以可持續性為重點,云供應商和其他參與者提供解決方案,使云解決方案提供商能夠在分析云項目后監控碳足跡,例如GCP的碳足跡儀表板。一般來說,人們會注意到,優化工作負載以降低成本的決策也間接優化了可持續性。
評論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