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京東公布了2023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
財報顯示,第四季度凈營收為3061億元,同比增長3.6%;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為34億元,2022年同期凈利潤為30億元;
2023年凈營收為10847億元,較2022年增長3.7%;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為242億元,2022年凈利潤為104億元。
拿下今年春晚獨家合作權的劉強東,再創萬億年營收。當晚美股股價從盤前漲超11%、盤中漲近20%,最終收漲16.18%,市值一夜飆漲5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89億元)。
百億身價的京東宣布要在市場上買下10%的自己(按照大約300億美元流通市值計算),其會在三年內最多回購30億美元。

混合云+AI
在眾多板塊中,京東ToB業務表現其亮眼,全年服務收入達2134億元,同比增長17.8%。
而這份功勞,有京東云一份。
京東云一直有自己的“打法”,那就是“AI+云計算”的云智能全價值鏈產業賦能新戰略。京東云將與京東AI業務深度結合,推動產業互聯網。
從“上云”那一刻開始,京東云便生長在混合多云的環境中。
立足混合云+AI的京東云,在2021年發布了行業首個混合多云操作系統“云艦”。
云艦將混合多云的管理推向前所未有的操作系統級別,可全面兼容全球范圍各類基礎設施,實現混合基礎設施最全面最徹底的管理與調度。
去年7月,云艦升級到了3.0版本。該版本擁有更加極致的穩定可靠性、更豐富更開放的生態、更先進的計算池化技術、更廣泛兼容的多云多芯多活,可以更好的滿足產業各類數字化轉型的需求。
它也成為了行業首批通過中國信通院混合云綜合能力評測,位列最高等級。
江湖氣的京東
除云艦3.0外,京東云還推出了更適合產業“體質”的言犀大模型。
京東云不強調“通用”,而是用自家數據訓練自家模型,即融合了70%通用數據與30%數智供應鏈原生數據,專注于解決真實的產業問題。
同時,為了降低使用門檻,京東云基于言犀大模型解耦出的底層能力,推出了言犀AI開發計算平臺。
在言犀AI開發計算平臺上,之前需要10余人的科學家團隊工作,現在只需要1-2個算法人員,且可完成從數據準備、模型訓練到模型部署的全流程,訓練效率提升2倍,推理提效6.2倍,成本節約近90%。
多快好省的京東,實現了真正的MaaS。
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京東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京東云事業部總裁曹鵬今年提交了多份提案,其中包括“鼓勵國產算力軟硬協同,支持大模型創新與應用”;“要以國產化算力底座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等。
曹鵬表示,京東云基于多年在多個產業中的“摸爬滾打”,構建出以先進計算體系為代表的新質生產力,并已廣泛應用于互聯網、金融、政務、能源、交通等領域,為千行百業不同需求的客戶提供更加安全穩定、超強性能、極致降本的產品和服務。
一身“江湖氣”的京東云扎深產業,不做“浮云”。
寫在最后
如果說電商是京東的第一戰場,那么云計算便是它的第二戰場。
在這個戰爭上,京東毫不畏縮。
前幾日,繼阿里云宣布“史上最大力度”降價后,京東云直接硬鋼,承諾比特定云廠商在其最低實際成交單價基礎上再低10%,并喊出“隨便降,比到底,買貴就賠”。
一直以來,京東云是京東所有業務中的“小透明”,其存在是為了更好服務其他業務。后來,京東云又作為上市助推器,與京東數科合并,但后者上市遙遙無期,前者也沒什么存在感。
然而每次云廠商的博弈,京東云卻從未缺席。京東離不云,就像魚離不開水。
“江湖氣”十足的京東云必將在這場“華山論劍”中,不落后于人。
評論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