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name }}
{{ v.cls }}類
{{ v.price }} ¥{{ v.price }}
首先,這不可能是一篇恰飯文(因為這兩家公司不會允許對方出現在同一文章里),甚至還有可能影響到我未來恰飯。
但是作為保險行業從業者,我依然要支持選擇阿里和騰訊兩大巨頭正在保障行業做的事情。
這兩年,阿里和騰訊在醫療保障領域角力不止。
騰訊有微保,阿里有螞蟻保險;
騰訊有企鵝醫典,阿里就有未來醫院。
但如果論及最為人所知的,
螞蟻的王牌,無疑是吸引了上億人加入的相互寶,現象級“國民”互助產品,一年百元就能享受數十萬的互助金;
而騰訊微保,也在今年把發展重心放在了城市惠民保,連通各地政府和廣大居民,用幾十元的價格建立城市的“第二醫保”。
相互寶與惠民保,如同驚醒市場的兩條鯰魚,
另不少人歡呼:互聯網公司入局,保障也便宜了。
據瑞士再保險公司統計,中國一年健康保障缺口達8050億美元。
巨大的缺口背后,是機遇,也是難題。
相互寶和惠民保獲得成功的同時,伴隨的是很多質疑聲。
有人說,相互寶是假慈善之名的吸血鬼;
也有人說,惠民保就是借政府之手的收割機。
那么真相如何呢?
今天,我就給大家盤點一下真實的相互寶和惠民保,看看究竟誰是天使,誰是魔鬼。
相互寶,不是保險。
它的前身叫做“相互保”,
是一款18年10月上線的相互型保險。由信美人壽承保。
由于這款產品和我國《保險法》存在一定沖突,在監管機構的及時干預下,變身“相互寶”。
而改頭換面的“相互寶”,則是“互助保障”。
兩者最大的差別是:
相互保險是保險,會按照合同的約定提供保障;
而互助平臺,本質是單向贈予,嚴格來說,算是慈善。
成員如果遭遇了重大疾病,可以申請互助。滿足了互助計劃約定的標準,相互寶就會把互助金額一次性打給患病成員。
比如今年30歲的張三得了癌癥,相互寶調查員確認后,就會發起分攤。
相互寶里的上億人都會出一點點錢,共同湊出30萬。
這次捐錢的李四,將來如果遇到問題,其他人同樣會對他伸出援手。
“一人得病,大家出錢。”
“一方有難,億人支援。”
現如今,重疾那動輒數十萬的開銷,仍然是很多家庭難以負擔的。
因病返貧依舊普遍。
而我國的醫療保障,是基本醫保為主,商業保險為輔。
但醫保追求的是“廣覆蓋,保基本”,
小病小情覆蓋夠廣,碰上大病個人負擔還是很重;
商業保險雖好,但在我國還不普及。
因此很多人只能把希望寄托于社會救助。
飯要一口一口吃,社會醫保只管溫飽,商業保險方興未艾,
青黃不接的時期,需要一個過渡的解決方案站出來,承擔社會責任。
而互助計劃,就是這樣一個解民生之痛的角色。
不論是之前的愛心籌款、網絡互助,乃至未來的互助保險、商業保險,都滿足了不同群體的需求,也是一條逐步完善的國民健康保障的進步之路。
于是這兩年,我們看到了互助平臺的蓬勃發展,而相互寶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截止到2020年10月,相互寶擁有超過1.08億成員,累計幫助過78115人,募集資金113.3億。
幫到了不少人。
目前相互寶有4項計劃:
大病、老年防癌、慢性人群、公共交通互助:
大病計劃可以管到60歲,60歲后就要退出。
老年防癌計劃負責60-69歲的防癌保障。
慢性人群防癌計劃是其一大特色,三高、心血管疾病、腎炎等8類人群,基本買不了任何其他保險,很難擁有保障。
這項計劃至少能讓他們在萬一遭遇癌癥時,擁有最后一道防線。
最新的公共交通意外計劃則互助交通意外,根據身故傷殘賠付。
這幾年,
公子一直是相互寶的義務宣傳員,因為它切切實實提供了幫助。
相互寶發展到現在的程度,真的有慈善的味道了。
不過畢竟關系到這么多人,質疑聲肯定是有的,
最主要的質疑,主要包括兩點:
一是分攤金額上漲過快:
二是”獲賠“難:
如果你足夠了解,就知道這些都是無稽之談。
針對第一點,分攤金額上漲快,
相互寶的分攤金額是越來越高,從一期幾分逐漸漲到了幾塊,很多人擔心何時是個頭。
我為此專門寫過文章(相互寶分攤金額計算方法),
不少專業人士也寫過文章,
得出的結論是一樣的:
目前的分攤金額已經接近上限,最終會穩定在每年150元左右,不再大漲。
因為相互寶目前用戶超過1億,已經接近全社會的真實數據,
所以可以根據《移動用戶調研報告》、《新版重疾發生率表》,和相互寶現在的成員人數,推算出成員性別、年齡、患病概率,進而算出分攤金額上限——大約150元一年。
實際上,不正常的不是現在的“貴”,而是之前的“便宜”。
相互寶也有3個月等待期,等待期內生病,是不賠的。
剛成立不久,大家都還沒過等待期,“理賠”自然就少。
時間長了,人數多了,大家都過了等待期,慢慢地“理賠”量才回歸了常態。
所以不用質疑相互寶分攤金額的問題,也不用擔心它無止境地漲下去。
現在就接近上限了。
針對第二點,“獲賠”難。
這個邏輯就有問題。
相互寶只有“理賠”了,才能收8%的管理費。
而且相互寶“理賠”的錢是大家當期湊的,不提前收費,
所以“賠了”相互寶也不會損失什么。
相反,
“拒賠”反而會白白付出調查人員的成本,只虧不賺。
所以“拒賠”完全是出于相互寶在盡可能認真、嚴謹地對待每起案件,
力求成員得到公平待遇,對大家的錢和愛心負責。
其次,這個8%的管理費,可以說是在薄利和虧本之間搖擺了。
對比保險,甚至慈善機構,管理費都不止這個數:
而且,相互寶內有捐助板塊,如果成員確實不符合互助條件,但調查人員發現其家庭實在困難,也會發起相互幫,讓大家自愿捐錢:
這說明相互寶信息完全透明,每期都會公布幫助的成員名單,
遇到難以抉擇的案例,還會發起陪審,讓大家共同決定賠不賠。
再比如今年因為疫情,不方便線下調查,出現了結余,相互寶還進行了公示,剩余的錢都會用于下期分攤。
甚至為了讓大家放心,今年3月還聯合多家學術研究機構,牽頭制定了網絡互助行業標準,明確了互助平臺不該存在資金池,防止某些互助平臺,分攤前就收錢,有跑路風險。
是名副其實的“行業標桿”了。
面對辦事如此靠譜的相互寶,你又有什么理由“黑”它呢?
“黑”它的人有抱著怎樣的心態?
是愚昧,或是自私?
曾經收到幫助小安安的爸爸說,
“一個人也許走不了那么遠,但一群人在一起就可以走的很遠很遠”
照條款辦事,是義務;
把事做好,是本分;
事外之事,哪怕一厘一毫也不放過,便是人情。
即使人類的悲歡不能相通,但我們仍可作為彼此的星辰,互為光亮。
我依然支持相互寶。
2019年開始,各地政府聯合保險公司為市民提供“市民保障”。
而騰訊微保在此之中看到了契機。
騰訊有平臺,有流量,可以接手做這件事情,
于是騰訊一手對接政府,一手對接保險公司,牽頭做這件事情。
惠民保在騰訊平臺上叫做全民保(市民版),
是由政府主導的一款醫療險。
保險公司承保、騰訊提供平臺對接。
惠民保的大體形態是:每年交幾十塊錢,可以享有上百萬額度。可以報銷醫保報銷過后,一定比例的自費開銷。
可以說是醫保的輔助神器。
比如張三確診白血病,做了骨髓移植手術,住院費、醫療費一共花了150萬,醫保報銷了24萬,剩下126萬屬于自付部分,和超過封頂線部分,都要自己負擔。
不過張三投保了惠民保,申報過后,惠民保一共報銷了75萬,大大減輕了患者負擔。
比起普通的保險,惠民保有兩大優勢:
惠民保一年保費只要幾十塊,比如深圳市,一年保費30元,就能享受無封頂報銷。
比性價比極高的百萬醫療險還便宜。
惠民保投保幾乎沒有限制,基本只要有社保就能買。
其他幾乎所有保險都有健康告知和年齡要求,帶病群體和老年人很難投保。惠民保是他們的福音。
惠民保之所以能提供如此優厚的條件,很大原因是背后有地方政府強勢背書。
目前50多個省市地區的惠民保,都是由省政府、市政府、地方醫保局、金融辦、醫保部門牽頭的,得益于官方的醫保數據資源,和親自站臺支持,惠民保才能放手去做。
騰訊微保目前對接了10個省份,全面覆蓋了51個有本地惠民保的城市。
當地沒有惠民保的城市,也提供線上投保3款全國通用版惠民保(包括港澳臺地區)入口。
惠民保這么好,但也不是完美無缺的。
首先,雖然對健康狀況沒有限制,投保很容易,但是帶病投保的居民,將來如果因為老病舊病復發產生了醫療費,惠民保多數是不賠的。
比如南京的惠民保:
當然,如果發生了其他疾病,還是能得到理賠的。
但這至少給帶病群體提供了保障。
其次,參保惠民保必須要有當地社保。
因為惠民保報銷的是扣除醫保報銷后的部分,如果沒有走醫保,理論上是一分不報的。
而且惠民保的保障范圍只是略大于醫保目錄,以及醫保范圍中自費的部分。
這一點,確實不如社保內外都能報銷的百萬醫療險。
可以這樣說:
惠民保是一份,簡化版的、更便宜、沒有門檻的醫療險。
但是網上也不乏貶低惠民保的聲音,說惠民保保障坑,
甚至“千萬別被忽悠去買’惠民保‘”。
因為惠民保和市場上最流行的百萬醫療險很相似:
兩者功能都是報銷醫療費,都是保額高達上百萬的同時,價格非常便宜,
所以我們干脆把他們做個比較,方便大家理解:
(圖為產品一般情況,極個別特例無討論必要)
客觀地說,如果身體健康、年齡不大、預算充足,確實沒有任何理由放著百萬醫療不買,而只買惠民保。
畢竟保障范圍、比例,都比不過。
但反過來說,對于條件困難、身體狀況較差、年齡大的居民來說,
惠民保就是他們更好、甚至唯一的選擇了。
而這些群體,才是惠民保真正的目標人群,真正想幫的人。
凡是涉及“普惠”,吃虧的自然是年輕人、健康人、錢稍微多點兒的人。
所謂“普惠”,普得正是這些沒錢的人,以及被保險公司正常情況下會拒之門外的人。
幾十塊,也許就是一些人一頓飯的價格,能提供上百萬的保額,作為社保外的重要補充。
門檻低,讓那些本身貧窮困苦但沒有保障的人,也能得到一絲庇護感。
這些產品不為盈利,甚至在政府的要求下虧錢,不少惠民保的賠付率已經超過了120%。
為的就是讓普通市民受益。
像是剛剛結束投保的“淄博齊惠保”,參保人數達121.36萬。
這對于基本醫保參保人數為428.5萬的淄博市來說,相當于每4個淄博人中就有1人投保了它。
而針對于享受扶貧政策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每人每年僅需繳納10元保費可享受同等保障的政策。
網上可以我們找到針對惠民保苛責,說它不保外購藥,免賠額高種種,
但我就反問一句,有哪家純商業保險有這種擔當?
我曾經有一發小,小胖子,小時候只是乙肝病毒攜帶,25歲那年查出了肝癌。
家里窮,沒錢治,他媽聽說蒲公英晾干對肝有好處,家里就栽滿了蒲公英。
2013年8月份,他跳樓了。
他爸媽打開門的時候,滿地都是蒲公英花絮。
多少個午夜夢回,我都會想起他,尤其是在從事保險業以后。
我多么希望惠民保這種產品能早些出現。
多么希望。
我們不妨對這兩類產品,做個對比:
不難明白,這兩款介于基本醫保和商業保險之間的產品,都是為了補足底層人群的保障而生的。
他們或是預算有限,或是身體不再健康、不再年輕。
相互寶的功能類似“重疾險”,一年一百多元,可以在關鍵時刻一次性給付30萬/10萬互助金。這筆錢可以貼補治病的花銷,或是一定比例彌補因病損失的收入。
同時有互助捐助社區,幫患者尋求救助,不至于在絕望中獨自面對。
惠民保,更像一個“基礎”版的百萬醫療險,同樣依托于醫保目錄,但提供了比基本醫保更大的保額、略廣的保障范圍。能在醫保外進一步報銷大部分醫療費用。
讓社會底層群眾擁有了一個兜底大病保障的機會。
同時,兩者相較對標的“重疾險”和“百萬醫療險”,也都還有缺陷:
相互寶的缺陷在于60歲自動退出,不保障發生率更高的年齡,且“保額”有限,最多只有30萬,40-60歲僅有10萬,不能滿足更大的缺口;
惠民保的缺陷則是保障范圍有限,基本和醫保重合,更多特效藥、先進治療手段保不了。
但是這兩個東西,像是兩道曙光一樣,照亮了那些最為普通的家庭。
前段時間我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回答:
這樣的家庭生活都已經很艱難了,如果再讓他們去購買那一年大幾千上萬的商業保險,
雖然有保障了,但豈不是給原本就脆弱的家庭財務狀況雪上加霜?
但很不幸的是,這樣的家庭在中國才是絕大多數的存在。
總理在一次答記者會上表示:中國人均年收入才3萬,有6億人月收入也就1000元。
對于這些平凡的普通人來說,他們適合且期盼的正是這些便宜但略顯不足的保障。
一方面,是相互寶充分統籌匯聚了民間的點滴力量,聚沙成塔,在用戶之間野蠻生長;
另一方面,是惠民保盡可能聯合了保險公司、政府政策的堅實力量,把資源和需求更好地對接。
像極了阿里和騰訊兩家企業。
很多人說,阿里和騰訊只不過是通過這些方式”獲客“,賣他們平臺上的保險實現盈利。
可那又怎樣?
有好產品開路領航、國家政策強力支持,
越來越多患者的聲音被聽見,也就會有越來越多的群眾覺醒保障意識。
保險,乃至保障行業,因為觀念的不普及,機制的復雜和產品相對高昂的價格,把無數有需要的人擋在了門外,
現在隨著大量信息透明、操作簡單、價格親民的新產品、新思路出現,給了民眾多種更輕松的入門選擇。
因此,我有理由相信,保障行業的未來必會更好。
江湖問路,不問心。
保險信息不對稱非常嚴重,十買九坑,買保險前仔細閱讀下面的攻略可以讓你少花幾萬塊冤枉錢。
史上最全退保攻略!手把手教你如何退保,立省五萬塊
今天,我把保險坑人的底,一一揭露
寫在最后:關注【肆大財子】,私信領取以下免費福利
1.如果看完上面的攻略還不懂,可以點我頭像私信“學習”聽我總結的3節保險課程,這是我集多年經驗總結的保險精華,保證3節課能幫你徹底搞懂保險的主要問題。
2.想給家庭配置最便宜保險,可以私信我“配置”,或者下方留言,我會以自己多年的經驗,幫你提供一些值得參考的建議。
3.如果想診斷自己的保單是不是買貴了還是買坑了?又或者還有核保、理賠等疑難問題,也可以私信我“保單”,我定知無不言言無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