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name }}
{{ v.cls }}類
{{ v.price }} ¥{{ v.price }}
一、阿里云市場份額位居亞太第一的幾個關鍵
阿里云能取得這樣的成績,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更早的起步,讓阿里云在戰略上具備了先發優勢。在2018年10月份英國大區開服后,阿里云成為有史以來第一個將基礎設施覆蓋到全球五個最大云計算市場的中國廠商。
從2015年開始,阿里云就在新加坡設立了數據中心,并利用地緣優勢在東南亞建立起了廣泛的云計算生態網絡。到2019年,阿里云已經和迪拜Meraas集團、印度通信業巨頭TATA Communication、馬來西亞數字經濟發展機構(MDEC)、吉隆坡市政廳(DBKL)、新加坡國立大學等締結合作伙伴關系,并和當地政府、大學等機構開展了密切的合作,為其提供云計算、大數據和數據智能等產品。
二、阿里云困局,國內市場份額見頂,營收增速放緩
此外,阿里云營收增速也在放緩。據阿里巴巴集團5月14日公布的2019財年第四季度財報及2019財年業績數據顯示,阿里云計算業務的營收同比增長為84%。按照自然季度統計,三季度阿里云增速為90%,二季度增速為93%。要知道,在阿里巴巴此前發布的財報數據中,其云計算業務的營收在2018財年第三季度實現了104%的同比增長,并已連續11個季度保持了規模翻番的驚人增速。
兩相比較可知,阿里云基本告別了此前長期保持的三位數增長時代。
出海,成了阿里云的必然選擇。在國內市場增速放緩的情況下,阿里云“出海”的重要性更加凸顯。更加成熟的國際市場,為阿里云提供了更大的成長空間。在海外,數量龐大的國際企業對云計算服務的需求非常旺盛。例如,在阿里云英國大區所服務的范圍內,就有超過10萬家英國本土軟件公司,這些公司與微軟、IBM、惠普等在歐洲開展業務的國際企業一起,形成了規模驚人的2B云計算市場。
在直面國際競爭的當下,阿里云無論是從應用規模還是從客戶數量角度來看,都必須主動走出去,與世界云服務提供商們展開正面競爭才能贏得未來。
雖然阿里云2018年在亞太地區居于首位,但在全球市場上只能位居第四,與排名第三的谷歌云相比,規模還不到其一半。
與這些國際云計算巨頭的競爭中,阿里云的壓力很大。
在5月份發布的《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2018下半年)跟蹤》報告中,國際數據公司IDC指出,在公有云領域整體保持高速增長的同時,更多傳統IT分銷商、獨立軟件開發(ISV)、系統集成商(SI)等都將積極進入這個市場。其中,騰訊云以11.8%的市場份額,緊追阿里云排名第二。在2018年下半年中,百度云首次進入排名前五,顯示出了巨大的發展潛力。
在這個不進則退的市場上,阿里云亞太市場第一的位置并不穩固。
阿里云要想沖出亞洲,還得繼續努力!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