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name }}
{{ v.cls }}類
{{ v.price }} ¥{{ v.price }}
普洱咖啡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要求
一、地理標志產品名稱
普洱咖啡。
二、申請機構
云南省普洱市人民政府。
三、產地范圍
云南省普洱市現轄行政區域。
四、質量要求
(一)種源
卡蒂莫(Catimor)、鐵畢卡變種(Coffea arabica var.typica Cramer)、波邦變種(Coffea arabica var. bourbonChoussy)、卡杜拉變種(Coffea arabica var. caturra KMG)。
(二)立地條件
海拔≥800m,坡度≤25°的緩坡丘陵,土壤類型為磚紅壤、燥紅壤、砂壤和黃壤,土層厚度≥80cm,地下水位≤1m,有機質含量≥1%,土壤 pH值 5.5~6.5。
(三)栽培管理
1. 播種育苗。最佳開挖種植溝的時間為 10月至次年 4月,沿等高線開挖,臺面寬 1.8~2.0m,種植溝的規格為口寬 60cm、深 50cm、底寬 40cm。于 12月-次年 1月播種育苗。
2. 定植時間。6—7 月定植,壯苗株高≥15cm,且有 4~5對真葉。
3. 栽植密度。根據品種特征合理密植,株距 0.8~1.2m。
4. 施肥。采用測土施肥、營養診斷施肥等方法合理施肥。基肥以有機肥和礦物源肥料為主。一年施肥 2~3次。
5. 環境、安全要求。農藥、化肥等的使用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不得污染環境。
(四)采收
隨熟隨采,從里向外采摘,只采紅色或黃色成熟果,分批、分級采摘、分級盛裝、分別加工。咖啡鮮果分三級,各級界定標準為:(1)一級果,正常成熟的無疤痕成熟果;(2)二級果,正常成熟的外果皮局部有疤痕的及成熟度稍差果柄端稍綠的果;(3)
三級果,除一、二級果以外的所有咖啡鮮果。
(五)加工工藝
1. 濕法加工。鮮果分級→鮮果脫皮→脫膠→清洗分級→干燥→脫殼→分級包裝→入庫。
2. 干法加工。鮮果分級→日曬→脫果皮、種殼→分級包裝→入庫。
3. 半干法加工(蜜處理)。根據日曬時間與果膠量不同又分為黑蜜、紅蜜、黃蜜三種加工工藝,具體工序如下:
(1)黑蜜。鮮果分級→鮮果脫皮(保留 80~100%果膠)→日曬→脫殼→分級包裝→入庫;
(2)紅蜜。鮮果分級→鮮果脫皮→脫膠(保留 50~80%果膠)→日曬→脫殼→分級包裝→入庫;
(3)黃蜜。鮮果分級→鮮果脫皮→脫膠(保留 20~50%果膠)→日曬→脫殼→分級包裝→入庫。
(六)特色質量
1. 感官特色。生咖啡顆粒均勻飽滿有光澤,呈圓形或橢圓形。自然光下顏色呈淺藍色或淺綠色。清新無異味。杯品香氣濃郁而不烈,口感醇厚,帶有果酸風味特性。
2. 理化指標。粒徑≥5.56mm,粒度占比≥90%,水分≤12%,灰分≤4.2%,水浸出物≥27.5%,蛋白質≥11.5%,咖啡因≥0.8%,粗脂肪≥6.0%,粗纖維≤35.0%,總糖(以還原糖計)≥8.5%,總酸≥0.5%。
3. 安全及其他質量要求。產品安全及其他質量要求必須符
合國家相關規定。
五、專用標志使用
普洱咖啡產地范圍內的生產者可向云南省普洱市知識產權局提出使用“地理標志專用標志”的申請,經云南省知識產權局核準后予以公告,并報國家知識產權局備案。普洱咖啡的檢測機構由云南省知識產權局在符合資質要求的檢測機構中選定。